新聞中心
滑坡監測技術方法綜述
- 分類:技術文獻
- 作者:山川
- 發布時間:2024-07-05 11:36:57
1、前言
滑坡是斜坡巖土體沿著貫通的剪切破壞面所發生的滑移地質現象,是一種全球性的地質災害,其數量大、分布廣、發生頻繁。滑坡能夠中斷交通,阻塞河道,摧毀廠礦,掩埋村鎮,造成人員傷亡和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能夠產生重大的政治和社會影響。露天礦開采工程,水利水電工程,交通隧道工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高陡邊坡,做好滑坡地質災害的監測是保證各種工程建設順利安全進行的前提。
滑坡監測就是觀測和分析各種滑坡前兆現象,記錄滑坡形成活動過程的各種工作。為減少滑坡災害帶來的嚴重危害,科學準確的預測預報是關鍵。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及全面性,直接影響著滑坡預測預報成果的可靠性、真實性 addin ne.ref.{7275a24a-4eb7-4966-90e5-ad8327f6d6c8}[1]。
2、滑坡監測的目的
滑坡監測是滑坡研究工作中一種重要的手段和方法,通常滑坡監測有以下幾方面的目的:(1)通過對滑坡變形體的監測,評估滑坡失穩破壞的可能性;(2)研究滑坡變形破壞規律并建立各種相應的動態模型,為滑坡穩定性評估提供依據;(3)為提出合理經濟的滑坡治理和防治方案奠定基礎;(4)在滑坡防治工程結束后,驗證防治方案的效果。通過滑坡監測,可以了解和掌握滑坡體的演變過程、及時捕捉崩滑災害的特征信息、為正確分析、評價滑坡以及滑坡預測、預報等提供可靠資料和科學依據 addin ne.ref.{da6b8235-68c9-4a05-a4aa-a7857bdc8e4e}[2]。
3、滑坡監測內容
滑坡監測的主要監測內容包括:單一現象監測,綜合現象監測和下滑力本質監測。
3.1現象監測
按監測對象的不同,現象監測可分為: 變形監測,位移監測、水監測和氣象監測見表1。這幾類類監測又可分為若干小類,每類監測采取的方法手段不同,使用的儀器不同,獲取的參數也不同。
3.2本質監測
常規變形監測主要是針對地表位移和巖層傾斜進行的,是一種“現象監測”,不能夠真實反映滑坡體滑動面上應力變化情況,因此,必須尋找一種可以對滑坡本質進行監測的技術與方法,真正實現對滑坡災害的超前預警預報的目的。
滑坡作為一個天然的力學系統,滑坡發生與否決定于“下滑力”和“抗滑力”之間的平衡狀態變化 addin ne.ref.{14f5f3d3-5a28-4688-a30b-c4ff5a1b1f78}[3]。只從現象監測難以實現對滑坡的超前準確預報,因此,要超前準確預報滑坡災害,必須找到滑坡發生的超前信息。只有對滑坡發生的本質進行監測,才能夠科學準確的預報滑坡。
中國科學院何滿潮院士自主研發了滑坡超前滑動力物理模擬實驗系統。通過實驗研究,結合現場調查分析,得出滑坡發生前和發生的過程中,潛在滑動面上的滑動力首先發生變化,邊坡巖體滑動力與抗滑力之間的平衡不斷被打破,又不斷形成新的平衡,滑坡發生與否決定于滑動力和抗滑力之間的平衡狀態變化。滑動力的變化先于位移、裂縫產生,當監測到巖體有明顯變形時,邊坡已經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滑動破壞。因此,滑坡前的滑動力變化可以作為預測滑坡的充分必要條件。基于此建立“滑坡發生的充分必要條件是滑動力大于滑動面抗滑力,并將滑動力的變化作為滑坡監測預報主要參數”的學術思想,采用“穿刺攝動”技術,把錨索穿過滑面,施加一個小的預應力擾動,推導攝動力和滑動力之間的函數關系,從而反映超前滑動力的變化。并確立把對位移裂縫等變化的常規監測轉變為“通過監測滑動力變化預測預報滑坡地質災害”的技術途徑 addin ne.ref.{78de1285-02de-4f25-bcd5-15dd4322ba68}[4, 5]。
4、滑坡監測方法
從滑坡的監測內容來看,常用的監測方法有宏觀地質監測法、大地精密測量法、gps法,近景攝影測量法。比較先進的監測方法有時間域反射測試光纖技術(tdr),布里淵散射光時域反射技術(botdr),干涉合成孔徑雷達(insar)技術,差分干涉測量(d-insar)技術,三維激光掃描儀監測技術,熱紅外成像監測技術,聲發射監測技術和基于下滑力監測的遠程監測方法的本質監測法等。
4.1常規監測方法
宏觀地質監測法主要是對滑坡發育過程中的各種跡象進行監測。大地精密測量法采用儀器測角和測距來完成監測任務。gps作為現代大地測量的一種技術手段,已廣泛應用于滑坡地質災害監測中。近景攝影測量法是把攝影儀放置在2個不同的固定測點上,同時對邊坡范圍內觀測點攝影構成立體像時,利用立體坐標儀量測像片上觀測點三維坐標的一種方法。常規滑坡監測方法的特點如下表2所示:
表2. 常規監測方法的特點
常規監測方法 | 監 測 特 點 |
宏觀地質監測法 | 優點:信息直觀,實用性較強。 缺點:內容單一、精度低和勞動強度大。 |
大地精密測量法 | 優點:適用于不同變形階段的位移監測。 缺點:受地形條件和氣象條件的限制,工作量大,周期長,連續觀測能力差。 |
gps法 | 優點:作業簡單方便,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全自動等特點。缺點:信號易被遮擋,多路徑效應嚴重,接收機的價格較貴。 |
近景攝影測量法 | 優點:操作方便,可以同時測定多個觀測點在某一瞬間的空間位置,所獲得的像片資料是滑坡地表變化的實況記錄,并且可以隨時進行比較。 缺點:觀測的**精度低,受氣候條件影響較大,但仍可滿足滑坡體處于速變、劇變階段的監測要求。 |
4.2先進監測方法
時間域反射測試光纖技術(tdr)用于滑坡監測時,向埋入監測孔內的電纜發射脈沖信號,當電纜在孔中產生變形時,就會產生反射波信號。通過監測同軸電纜的變形狀態,可獲取崩滑體地表以下的變形信息 addin ne.ref.{767073d1-acbe-4367-91a4-437b77b89bd2}[6, 7]。布里淵散射光時域反射技術(botdr)適用于巖體的表層和深層監測。目前國內主要用于橋梁、隧道等構筑工程的變形監測,在三峽巫山的滑坡監測中使用了該技術 addin ne.ref.{010dc72d-0830-44fc-a153-7188c2857087}[8]。
insar 技術可以大面積、高效地對滑坡地表形變進行監測,發現一些未知的滑坡。基于多源數據可以提高 insar 監測滑坡的可靠性及精度 addin ne.ref.{5eb23cba-c346-4497-9f53-7c421269fddb}[9, 10]。合成孔徑雷達差分干涉技術( d-insar) 是一種空間對地測量技術,利用d-insar 技術可以監測區域地表的變形,是輔助目前傳統監測手段的一種切實可行的空間測量技術 addin ne.ref.{71c03477-764e-4a14-8406-a79e1779dd08}[11-13]。
激光掃描技術(lidar)是對待測物進行快速格網式掃描從而獲取三維空間坐標信息點的云數據,它可以完整地展現出待測物的表面形態。采用三種方法,數字高程模型比較,斷面比較與固定點比較,分析經過前處理的點云數據集,從而得到監測結果 addin ne.ref.{bd92286a-94fd-4ef4-8ba8-1f8ee339c527}[14]。
熱紅外成像技術用于滑坡監測是一種新的比較有效的手段 addin ne.ref.{061eab56-b934-49c2-9117-65abcbf7bd08}[15]。
聲發射監測技術在工程的穩定性評價、預測預報大面積地質災害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巖石聲發射技術在邊坡監測方面的應用剛剛起步 addin ne.ref.{fdf76b76-f03e-42c3-8a06-3770e3d3bf97}[16]。
下滑力監測方法為通過恒阻大變形纜索穿過滑動面,對邊坡巖體施加一個預應力 p。通過可以直接測出的擾動力 p,可以推導擾動力和滑動力之間的函數關系,*終得到滑動力的變化量 addin ne.ref.{ce1bd0ee-846a-4eb8-8fcf-f644930163e4}[3]。邊坡滑動力監測力學模型見圖1。由力的平衡原理,推導邊坡滑動力為
gt= k1·p + k2
式中: gt———滑動力,kn;
p———擾動力,kn。
k1= cos(α+θ) + sin(α +θ)·tanф,
k2 =g·cosα·tanф+ c·l
式中: g———滑體重力,kn;
α———滑動面與水平面夾角,( °) ;
θ———監測纜索加固角,( °) ;
ф———邊坡滑動體各土層內摩擦角加權平均值,( °) ;
c———滑動面各土層黏聚力的加權平均值,kpa;
l———滑動面長度,m。
先進滑坡監測方法的特點如下表3所示:
表3. 先進監測方法的特點
先進監測方法 | 監 測 特 點 |
tdr法 | 優點:價格低廉、監測時間短、可遙測、安全性高、數據快捷、定位準確、全孔連續觀測。 缺點:不能監測傾斜且無剪切作用的區域,無法確定滑移方向。電纜破壞后,就很難監測滑坡的位移。 |
botdr法 | 優點:分布式、長距離、靈敏度高、抗電磁干擾,通過合理布設,可以對坡體各個部位進行監測。 缺點:鋪設方式、系統維護是技術難點。 |
insar法 | 優點:監測面的形變情況,可以部分代替傳統監測方法。 缺點:相干性普遍差,后續數據處理困難。 |
d-insar法 | 優點: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大范圍等特點,它能以小尺度獲得地表形變信息。 缺點:局限于地表形變較大、自然環境合適、地勢起伏平緩的地區。 |
lidar法 | 優點:不需要合作目標、高精度、高密度、高效率、全數字特征。 缺點:技術要求過高、過程復雜、點云數據量大、特征值提取困難。 |
熱紅外成像法 | 熱紅外成像技術通過測定邊坡各區域輻射溫度的差異,反演巖 體內部含水量的不同,從而推算邊坡穩定性。 |
聲發射監測法 | 作為一種時空動態監測方法,可作為評價巖體穩定性的重要 監測工具。 |
下滑力監測法 | 監測下滑力。能夠適應大變形。 |
5、遠程實時監測預警系統
滑坡的失穩破壞,都有一個從漸變到突變的發展過程,要對邊坡進行實時監測,掌握邊坡的發展趨勢。由于目前計算機和無線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自動監測系統相繼被開發,并被應用于滑坡災害的自動監測。
基于變形監測的地形微變遠程監測系統(ibis-l)是一種新型的監測手段,它是基于步進頻率連續波技術(sf-cw)與合成孔徑雷達技術(sar)的一種全新的監測技術 addin ne.ref.{cd94f9b8-b1f7-4df7-a4db-a78d8019f465}[17]。在滑坡、大壩及地表變形等的監測中,地形微變遠程監測系統是一種高效、高精度可被廣泛運用的手段。
基于普通數碼相機進行的近景攝影測量法的滑坡監測預警系統在露天礦邊坡監測使用取得一定效果 addin ne.ref.{3f89970a-9003-4fb7-a699-41e2c745cf4d}[18]。
基于下滑力監測的滑坡災害遠程監控(sprm)系統是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何滿潮院士帶領研究團隊自主研發的一種新型的邊坡穩定性遠程智能監測預警系統。該系統以滑動力大于抗剪強度是滑坡產生的充分必要條件為基本研究理念,將邊坡滑坡體、滑床和攝動監測錨索之間的相互力學關系作為力學依據,通過對滑動力和抗滑力的不間斷動態監測,深入到邊坡內部從本質上實現滑坡災害的遠程監控及預警。在邊坡內部打入預應力錨索實施監測,具有監測、加固與防治、預報預警一體化的作用效果 addin ne.ref.{eb8ecdab-c32e-4a0b-bd75-caf7cb8f5350}[3-5]。目前,由何滿潮院士研發的滑坡遠程監測預警系統已經在全國十多個地區近200個監測點進行了推廣應用。應用領域涉及金屬礦山、露天煤礦、西氣東輸沿線邊坡、高速公路邊坡、發震斷層活動性監測、古滑坡體穩定性監測、多滑面滑坡體穩定性監測等領域 addin ne.ref.{8bf60e7b-086b-4d09-bd3b-87497ac1cdd5}[3-5, 19-21]。
6、結論
總結了滑坡地質災害監測的目的、內容和方法。比較現有方法的優缺點,明確了今后滑坡地質災害監測技術的發展方向。新興的監測預警系統具有自動高效的優點,可全天候實時連續的觀測滑坡狀況,是今后滑坡監測發展的主要方向。
山川重工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對礦物的磁選,浮選,機械選,重選,化學選,焙燒的全套選礦設備,包括給料機,破碎機,球磨機,磁選機,浮選機,攪拌桶,烘干機,回轉窯,棒磨制砂機,皮帶輸送機,制砂機,洗砂機,螺旋分級機,篩選設備,搖床,螺旋溜槽,物理選金機,真空過濾機,粘金溜槽,成球盤(造粒機),斜管濃密箱等一系列的選礦設備。并為客戶礦物情況,現場情況規劃合理的選礦流程,并附全套CAD圖紙。